國學進門書要目及台包養價格其讀法

  兩月前《清華周刊》記者以此題相屬,蹉跎久未報命。頃居包養網 翠微山中,行篋無一書,而記者督責甚急,乃竭三日之力,專憑憶想所及草此篇。漏略自所難免,且容有并書名篇名亦憶錯誤者,改日當更補正也。

中華平易近國十二年四月二十包養 六日,啟超作于碧摩巖攬翠山房。

 

(甲)修養應用及思惟史關系書類

〇《論語》、《孟子》

  《論語》為兩千年來國人思惟之總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勢力亦與相埒。此二書可謂國人內的外的生涯之安排者,故吾盼望學者熟讀成誦。即不克不及,亦須翻閱屢次,務略舉其辭,或摘記其身心踐履之言以資修養。
  《論語》、《孟子》之文,并不艱深,宜專讀註釋,有不解處方看注釋。注釋之書,朱熹《四書集注》為其生平極矜慎之作,可讀。但此中有墮進宋儒理障處,宜分別觀之。清儒注本,《論語》則有戴看《論語注》,《孟子》則有焦循《孟包養網 子正義》最善。戴氏謹記顏習齋之學,最重實踐,所注似近孔門真際,其訓詁亦多較朱注為優,其書簡潔易讀。焦氏謹記戴東原之學,其《孟子正義》清儒諸經新疏中為最佳本,但文頗繁。宜備置案頭,遇不解時或有所感時則取供參考。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乃戴氏一家哲學,并非專為注釋《孟子》而作。但其書極精辟,學者終須一讀。最好是于讀《孟子》時并讀之,既知戴學綱領,亦可以助讀《孟子》之興味。
  焦循《論語通釋》,乃臨摹《孟子字義疏證》而作,將所有的《論語》分離,標舉主要諸義,如言仁,言忠恕……等,列為若干目通觀而總詮之,可稱治《論語》之一良法,且可應用其法以治他書。
  右兩書篇頁皆甚少,易讀。
  陳澧《包養網 東塾讀書記》中讀《孟子》之卷,取孟子學說分項爬梳,最為精切。其書不過二三十頁,宜一讀以觀前輩治學方式,宜于修養亦無益。

〇《易經》

  此書為孔子以前之哲學書。孔子為這注解,雖奧衍包養 難究,然總須一讀。吾盼望學者將《系辭傳》、《白話傳》熟讀成誦,其《卦象傳》六十四條,則用別紙抄出,隨時省覽。
  后世說《易》比來真者,吾獨推焦循。其所著《雕菰樓易學包養 》三書(包養網 《易通釋》、《易圖略》、《易章句》),皆稱精詣。學者如欲深通此經,可取讀之。否則可以不用。

〇《禮記》

  此書為戰國及西漢之“儒家言”叢編,內中有極精純者,亦有極破裂者。吾盼望學者將《中庸》、《年夜學》、《禮運》、《樂記》四篇熟讀成誦。《曲禮》、《王制》、《檀弓》、《禮器》、《學記》、《坊記》、《表記》、《緇衣》、《儒衣》、《年夜傳》、《祭義》、《祭法》、《鄉飲酒義》諸篇多瀏覽數次,且摘錄其精要語。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經注疏》內鄭注孔疏。《孝經》之性質與《禮記》同,可當《禮記》之一篇讀。

〇《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書。盼望學者將此區區五千言熟讀成誦。注釋書未有極當意者。專讀白文自行尋索為妙。

〇《墨子》

  孔、墨在先秦時兩圣并稱,故此書非讀包養 不成。除《備城門》以下各篇外,余篇咸宜精包養 讀。注釋書以孫詒讓《墨子間詁》為最善,讀《墨子》宜即讀此本。《經高低》、《經說高低》四篇包養 ,有張惠言《墨子經說解》及梁啟超《墨經》兩書可參觀,但皆有未精愜處。《小取篇》有胡適新詁可參觀。梁啟超《墨子學案》,屬通釋體裁,可參觀你自由的承諾不會改變。” 。”助興味;但其書為臨時講義,殊未精審。

包養網

〇《莊子》

  《內篇》七篇及《雜篇》中之《全國篇》最當精讀。注釋書有郭慶藩之《莊子集釋》差可。

〇《荀子》

  《解蔽》、《正名》、《天論》、《正論》、《性惡》、《禮論》、《樂論》諸篇最當精讀。余亦須全篇瀏覽。注釋書王先謙《荀子注》甚善。

〇《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

  今存者皆非完書。但三包養網 子皆為先秦年夜哲,雖斷簡亦宜一讀;篇帙甚少,不費力也。《公孫龍子》之真偽另有問題。三書皆無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〇《韓非子》

  法家言之精華。須所有的瀏覽。(其特別應精讀之諸篇,因手邊無原書,臚舉恐遺漏,改日補列。)注釋書王先慎《韓非子集釋》差可。

〇《管子》

  戰國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質頗雜博,然現代各家學說存此中者頗多,宜一瀏覽。注釋書戴看《管子校訂》甚好。

〇《呂氏年齡》

  此我說——”為中國最古之類書。先秦學說存此中者頗多,宜瀏覽。

〇《淮南子》

  此為秦漢間道家言薈萃之書,宜稍精讀。注釋書聞有劉文典《淮南鴻烈集包養網解》頗好。

〇《年齡繁露》

  此為西漢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讀。注釋書有蘇輿《年齡繁露義證》頗好。康有為之《年齡董氏學》,為通釋體裁,宜參看。

〇《鹽鐵論》

  此書為漢代懷疑派哲學,宜瀏覽。

〇《抱樸子》

  此書為晉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瀏覽。

〇《列子》

  晉人偽書,可作魏晉間玄學書讀。

  右所列為漢晉以前思惟界之主要包養網 著作。

  六朝隋唐間思惟界著光榮者為佛學,其書目當別述。

  以下舉以后學術之代表書。便為普通學者節嗇精神計,不愿多舉也。

〇《近思錄》,朱熹著,江永注。

  讀此書可見程朱一派之理學其內容何如。

〇《朱子年譜》,附朱子《論學要語》,王懋竑“花兒,花兒,嗚……” 藍媽媽聽了這話,不但沒有止包養 住哭聲,反而哭得更傷心了。她的女兒明明那麼漂亮懂事,老天怎麼著。

  此書敘述朱學周全目,最精要有條理。若欲研討程朱學派,宜讀《二程遺書》及《朱子語類》。非專門斯業者可置之。南宋時與朱學對峙者另有呂東萊之文獻學一派,陳龍川、葉水心之功利主義一派,及陸象山之心學一派。欲知其詳,宜讀大家專集。若觀粗略,可求諸《宋元學案》中。

〇《傳習錄》王守仁語,徐愛、錢德洪等記。

  讀此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文成公全書》。因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要合觀學問事功,方能看出其所有的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主要,過于朱、陸諸集。

〇《明儒學案》,黃宗羲著。
〇《宋元學案》,黃宗羲初稿,全祖看、王梓材兩次續成。

  此二書為宋、元、明三朝理學之總記錄,實為創作的學術史。《明儒學案》中姚江、江右、王門、泰州、東林、蕺山諸案最精善。《宋元學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橫渠、二程、東萊、龍川、水心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雍)、涑水(司馬光)諸案掉之太繁,反不見其本相。末附(王安石)《荊公新學略》最壞。因有門戶之見,故為排擠。欲知荊公學術,宜看《王臨川集》。
  此二書卷帙雖繁,吾總看學者擇要瀏覽,因其為六百年間學術之總匯,影響于近代甚深。且匯諸家為一編,讀之不甚費力也。

  清代學術史惋惜尚無此等佳著。唐鑒之《國朝案小識》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學派為立腳點,褊狹固陋,萬不成讀。江藩之《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亦學案體裁,較好。但江氏學識亦凡庸,殊不克不及敘出各家獨到之處。萬不得已,姑以備參考罷了。啟超方有事于《清儒學案》,歷史尚無期也。

〇《日知錄》、《亭林文集》,顧炎武著。

  顧亭林為清學開山第一人。其精神集注于《日知錄》,宜一瀏覽。讀文集中各信札,可見其立品治學大要。

〇《明夷待訪錄》,黃宗羲著。

  黃梨洲為清初年。”房間裡等著,包養 傭人一會兒就回來。”她說完,立即打開門,從門縫裡走了出來。夜師之一。其最年夜貢獻在兩學案。此小冊可見其政治思惟之大要。

〇《思問錄》,王夫之著。

  王船山為清初年夜師之一。非通觀全書,不克不及見其高深廣博。但卷帙太繁,非別為系統的收拾,則學者不克不及讀。聊舉此書發凡,實缺乏以代表其學問之所有的也。

〇《顏氏學記》,戴看編。

  顏習齋為清初年夜師之一。戴氏所編學記,頗能傳其真。徐世昌之《顏李學》,亦可供參考。但其所集《習齋語要》、《恕谷(李塨)語要》,將攻擊宋儒語多不錄,稍掉其真。

  顧黃王顏四師長教師之學術,為學者所必須知,然其著作皆浩博,或散殊,不易尋繹。啟超將為系統的收拾記述,以餉學者。

〇《包養網 東原集》戴震著。
〇《雕菰樓集》,焦循著。

  戴東原、焦理堂為清代經師中有清深之哲學思惟者。讀其集可知其學,并知其治學方式。啟超所擬著之《清儒學案》、《東道理學》兩案正在屬稿中。

〇《文史通義》,章學誠著。

  此書雖以文史標題,實多論學術流別,宜一讀。胡適著《章實齋年譜》,可供參考。

〇《年夜同書》,康有為著。

  南海師長教師獨創之思惟在此書。曾刊于《不忍雜志》中。

〇《國故論衡》,章炳麟著。

  可見章太炎思惟之一斑。其詳當讀《章氏遺書》。

〇《東西文明及其哲學》,梁漱溟著。

  有偏宕處,亦有獨到處。

〇《中國哲學史年夜綱》(上卷),胡適著。
〇《先秦政治思惟史》,梁啟超著。

  將讀先秦經部包養網 子部書,宜先讀此二書。可惹起興味,并啟發本身之判斷力。

〇《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

  欲略知清代學風,宜讀此書。

(乙)政治史及其它文獻學書類

〇《尚書》

  內中惟二十八篇是真書,宜精讀。但其文佶屈聱牙,不克不及成誦亦無妨。余篇屬晉人偽撰,一瀏覽便足。(真偽篇目,看啟超所著《古書真偽及其年月》,日內當出書。)此書非看注釋不克不及解,注釋書以孫星衍之《尚書今古文注疏》為最好。

〇《逸周書》

  此書真偽參半。宜一瀏覽。注釋書有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頗好。

〇《竹書紀年》

  此書現通行者為元明人偽撰。其古本,清儒輯出者數家。王國維所輯最善。

〇《國語》、《年齡左氏傳》

  此二書或本為一書,由西漢人析出,宜合讀之。《左傳》宜選出若干篇熟讀成誦,于學文甚無益。讀《左傳》宜參觀顧棟高《年齡年夜事表》,可以得治學方式。

〇《戰國策》

  宜選出若干篇熟讀,于包養學文無益。

〇《周禮》

  此書西漢末年晚出。何時代人所撰,尚難斷定。惟書中軌制,當有一部門為周代之舊;其余亦戰國秦漢間學者幻想的產物。故總宜一讀。注釋書有孫包養網 詒讓《周禮正義》最善。

〇《考信錄》,崔述著。

  此書考證三代史事實最嚴謹,宜一瀏覽,以為治古史之標準。

〇《資治通鑒》

  此為編年政治史最有價值之作品。雖卷帙稍繁,總盼包養 望學者能所有的精讀一過。若苦干燥無味,無妨仿《年齡年夜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門類。標治摘記,作將來著作資料。(吾少時曾用此法,雖無成書,然增長興味不少。)
  王船山《讀通鑒論》,批評目光,頗異流俗,讀《通鑒》時取以并讀,亦助興之一法。

包養 《續資治通鑒》,畢沅著。

  此書價值遠在司馬光原著之下,自無待言;無視彼更優者,姑以備數耳。或不讀《正續資治通鑒》,而讀《九種紀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則彼,必須有一書經目者。

〇《文獻通考》、《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

  三書卷帙眾多。今為學者摘其要目:《田賦考》、《戶口考》、《職役考》、《市糴考》、《征榷考》、《國用考》、《錢幣考》、《兵包養網 考》、《刑考》、《經籍考》、《四裔考》,必須讀,《王禮考》、《封建考》、《象緯考》,……絕對不用讀。其余或讀或不讀隨人。(手邊無原書,不克不及具記其目,有漏略當校補。)大家宜因其所嗜,擇類讀之。例如,欲研討經濟史財政史者,則讀前七考。余仿此。馬氏《文獻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創作,應舉《通典》。今舍彼取此,取其資料較豐富耳。吾輩讀舊史,所貴者惟在原料,爐錘組織,當求之在我也。
  《兩漢會要》、《唐會要》、《五代會要》可與《通鑒》合讀。

〇《通志二十略》

  鄭漁仲學包養 識史才,皆邁尋常。《通志》全書卷帙繁,不用讀。《二十略》則其精力所聚,必須瀏覽。此中與《通考》門類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書略》、《七音略》、《校讎略》等篇。

〇二十四史

  《通鑒》、《通考》,已浩無涯矣,更語及龐年夜之《二十四史》,學者幾何不看而卻步!但是《二十四史》終不成不讀。其故有二:(一)現在既無滿意之通史,不讀《二十四史》,無以知先平易近活動之遺跡。(二)假令雖有佳的通史出現,然其書自有別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終不克不及全行支出。以故,《二十四史》終久仍為國平易近應讀之書。
  書既應讀,而又眾多難讀,則如包養網 之何?吾今試為學者擬摘讀之法數條。
  一曰就書而摘。《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俗稱四史。其書皆年夜史家一手著作,體例精嚴;且時代近古,向來學者誦習者眾,在學界之勢力與六經諸子埒。吾輩為常識計,非一讀不成。吾盼望學者將此四史之列傳,全體瀏覽一過,仍摘出若干篇稍為熟誦以資學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舉其目亦可,但手邊無原書,當以異日。),不是來享受的,她也不想。我覺得嫁進裴家會比嫁進席家更難。四史之外,則《明史》共認為官修書中之最佳者,且時代比來,亦宜稍為詳讀包養
  二曰就事分類而摘讀志。例如欲研討經濟史財政史,則讀《平準書》、《食貨志》;欲研討音樂,則讀《樂書》、《樂志》;欲研討兵制,則讀《兵志》;欲研討學術史,則讀《藝文志》、《經籍志》,附以《儒林傳》;欲研討宗包養網 教史,則讀《魏書·釋老志》(惋惜他史無之)。……每研討一門,則通各史此門之志而讀之,且與《文獻通考》之此門合讀。當其讀時,必往往發見許多資料散見于各傳者,隨即跟蹤調查其傳以讀之。這般引申觸類,漸漸便能成為經濟史宗教史……包養 等等之長編,將來薈萃而收拾之,便成著作矣。
  三曰就人分類而摘讀傳。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于應事接物之聰明增長不少,前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全史各傳既不克不及遍讀(且亦不用),則宜擇偉年夜人物之傳讀之,每史亦不過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討者而擇讀:如欲研討學術史,則讀《儒林傳》及其它學者之專傳;欲研討學丫鬟願意一輩子陪在小姐身邊,伺候我。包養網 ”這位小姐當了一輩子的奴婢。”術史,則讀《文苑傳》及其它文學家之專傳。……用此法讀往,恐只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國傳》包養 、《蠻夷傳》、《土司傳》等,包括種族史及社會學之原料最多,極風趣,吾深看學者一讀之。

〇《廿二史札記》,趙翼著。

  學者讀野史之前,吾勸其一瀏覽此書。《記》稱屬辭比事,《年齡》之教,此書深得“比事”之訣,每一個題目之下其數據皆從幾十篇傳中零零星碎覓出,如采花成蜜,學者能用其法以讀史,便可養成著作才能。(內中校勘文字異同之部約占三分之一,不讀亦可。)

〇《圣武記》,魏源著。
〇《國朝先閒事略》,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跡,至今尚無一完書可讀,最為遺憾。姑舉此書充數。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記》為紀事本末體裁,敘述綏服蒙古、戡定金川、撫循西躲……諸役,于一事之緣由結果及此中間進行之順序,若指諸掌,實罕見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閒事略》包養網 ,道光以後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式,宜一瀏覽,以知比來二三百年史跡大要。japan(日本)人稻葉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讀(有譯本)。

〇《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著。

  此為最有組織的地輿書。其特長在專論形勢,以地區為經,以史跡為緯,讀之不感干燥包養網 。此書卷帙雖多,專讀其敘論(至各府止),亦不甚費力,且可惹起地輿學興味。

〇《史通》,劉知幾著。

  此書論作史方式,頗多特識,宜瀏覽。章氏《文史通義》性質略同,范圍較廣,已見前。

〇《中國歷史研討法》,梁啟超著。

  讀之可增史學興味,且知治史方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