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半夜》版找九宮格時租本閒談–文史–中國作家網

開明書店1933年1月出版的《子夜》初版平裝本封面 資料圖片

開通書店1933年1月出書的《半夜》第一版平裝本封面 材料圖片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子夜》“記事珠”一頁

中國古代文學館躲《半夜》“記事珠”一頁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子夜》手稿正文首頁

中國古代文學館躲《半夜》手稿註釋首頁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德文版《子夜》,扉頁題:“贈雁冰先生 巴金”,還有2枚茅盾印章。

中國古代文學館躲德文版《半夜》,扉頁題:“贈雁冰師長教師 巴金”,還有2枚茅盾印章。

11月19日晚,“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在浙江桐鄉烏鎮舉辦。這是時隔15年之后,這一具有高尚聲譽的文學獎項,再次回到茅盾師長教師的家鄉頒獎。憑仗作品《千里山河圖》取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上海作家孫甘露在儀式上頒發獲獎感言時說:“我這部小說講述的故事產生于九十年前的一九三三年,恰是在那一年,茅盾師長教師在上海出書了他的長篇小說《半夜》。阿誰風云際會、艱難卓盡的時期,深入地影響了其后近百年的中國汗青,也影響并塑造了中國現今世文學的汗青。我們這些后來者恰是洗澡在它殘暴的星空下。”

《半夜》是茅盾最主要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茅盾迄今為止印刷版次最頻、印刷量最年夜、修正處最多的一部長篇小說。本年是《半夜》出書90周年,由中國古代文學館主辦、浙江文學館協辦的“一個自發的時期書寫者——留念茅盾師長教師《半夜》出書90周年特展”在浙江文學館揭幕。展覽繚繞茅盾《半夜》手稿、《半夜》記事珠、《半夜》寫作綱領等可貴文物,經由過程汗青照片、檔案材料、原文初刊、人物共享空間群像實體造景、文本版本、歷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等,帶我們走近《半夜》、走近茅盾、走近文學。

正如展覽的引言所引述:“1933年在未來的中國文學史上,沒有疑問地要記載《半夜》的出書”,也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所說:“《半夜》如山,深摯壯闊”。《半夜》作為茅盾的代表作,是其創作成績最為凸起的表現,本文將浮現《半夜》手稿、版本及其背后的故事,認為留念。

《半夜》手稿及其綱領

茅盾的表叔盧學溥卸任北洋當局財務部公債司司長一職后,離開上海做“寓公”。1931年秋天,茅盾常常收支盧第宅,接觸了不少官場要員、金融家、實業家、商界和軍界人物,從他們那里清楚了那時諸多社會景象,便開端構想一部都會與鄉村訂交響的小說。都會部門打算寫三部曲,他寫下了提綱,分為“棉紗”“證券”和“標金”三個部門。寫完提綱后,茅盾又感到這種情勢不睬想,決議轉變打算,不寫三部曲,而寫以城市為中間的長篇。他又從頭構想了綱領和撮要,還寫了具體的分章綱領。

1931年10月,茅盾辭往中國右翼作家同盟行政書記的職務,專心寫起這部長篇小說。最後取名“落日”,暗喻舊社會日薄西山;后來,他再三考慮,決議更名為“半夜”。半夜“是最暗中的時辰,也是拂曉到來的預兆”。從書名的更易中,可以看出其思惟在創作中的深化。應老友鄭振鐸的約請,茅盾邊寫邊將手稿交給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小說月報》連載。不意,1932年上海產生了“一·二八”事情,在日軍的轟炸中,上海商務印書館被摧毀,《小說月報》是以復刊,茅盾交往的《半夜》手稿也化為灰燼。

炮火的驚擾中,茅盾發明在“一·二八”事情中燒毀的《半夜》手稿,本來是夫人孔德沚繕寫的手稿正本。茅盾暮年在回想錄里寫下了這一細節:“不意忽然產生‘一·二八’上海戰事。商務印書館總廠為japan(日本)侵犯炮火所毀,《小說月報》從此復刊,我交往的那部門稿子也被毀了。幸而還有我親手寫的原稿,交往的是德沚抄的正本。”《半夜》的榮幸保留,為中國古代文學史留下了一筆可貴的財富。

1937年抗戰周全迸發后,茅盾佳耦匆倉促分開任務生涯戰斗了20年的上海,開端了流離失所的戰時生涯。分開上海之前,茅盾把《半夜》手稿委托給在上海路況銀行供職的二叔沈仲襄保管。深知手稿價值的沈仲襄,將《半夜》手稿收藏在本身任務的銀行保險柜里,從而使這部名著的手稿安然渡過了抗戰的狼煙歲月。1981年茅盾往世后,他的兒子韋韜將完全的440頁《半夜》手稿募捐給中國古代文學館永遠保留,是“鎮館之寶”。明天,可以或許看到《半夜》手稿,實屬不易。

1996年為留念茅盾生日百年,在韋韜的受權下,中國青年出書社影印出書了《半夜》(手跡本),共印刷了1996冊,每本編號下方都有韋韜鈐印;2001年,華寶齋書社采用手工宣紙制作影印出書了《茅盾手跡(半夜篇)》一函三冊,作為“手工宣紙珍本再造工程”的構成部門。2010年2月國度檔案局公布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由桐鄉市檔案館申報的《茅盾珍檔——日誌、回想錄、部門小說及手札、漫筆等手稿》赫然在列,為了留念這一盛事,桐鄉市檔案局(館)編纂、浙江年夜學出書社出書了《茅盾珍檔手跡》套裝6冊,此中《半夜》手跡影印本再次出書。

作為茅盾的代表作,《半夜》的影響可謂經久不衰,但是由於所處的汗青周遭的狀況紛紛復雜,《半夜》的版本流變復雜多樣:“兩個第一版本”、被公民黨革命政府以“宣傳階層斗爭”罪名查禁、被刪減,不竭重版,甚至盜版、翻印,不竭加印。關于其版本的先容、回想文章、研討材料,有的彼此印證、有的彼此牴觸、有的孤證難證。

直到近些年,陳思廣傳授在《古代中文學刊》分十期頒發《〈半夜〉的版本流變與修正述論》一文,完全梳理了《半夜》的版本譜系,其研討表白:從《半夜》自1933年1月由開通書店出書至今,重要有三個版系,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開通書店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國民文學出書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他版系。這三個版系浮現出《半夜》出書的重要格式。《半夜》經開通版到人文社版,截至2019年6月單行本的總印數達248萬6800冊。

中國古代文學館是茅盾研討材料的主要加入我的最愛單元,既有茅盾師長教師的小我躲書,也有包含唐弢躲書在內的諸多其他作家的躲書,此中還包含《半夜》的部門特別版本。

《半夜》1933年1月第一版平裝本

《半夜》第一版于1933年1月,該版是今朝學界與加入我的最愛市場中最為承認的版本。1954年3月,國民文學出書社編纂部決議重印《半夜》。茅盾依據那時社會情勢修訂《半夜》,1954年4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經茅盾修訂后的《半夜》,由北京第五次印刷。在書扉頁的後背,還特印有如下文字:“本書最後出書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一九五二年玄月,由本社依據開通書店紙型重印。現經作者修訂,重排出書。國民文學出書社編纂部,一九五四年三月。”這一版本不單有諸多什物實證,也有來自魯迅師長教師的日誌為證,《魯迅日誌》1933年2月3日一則記有:“茅盾及其夫人攜孩子來并見贈《半夜》一本”。

《半夜》1933年4月第一版平裝本

在《晦庵書話》(三聯書店1980年9月第1版)第71頁寫道,“開通第一版”《半夜》是“布面平裝的米色道林紙”的簿本。但未說起第一版時光。茅盾在回想錄中也曾說起平裝本:“魯迅曾屢次問我《半夜》寫作停頓,此刻《半夜》終于出書,我天然應當盡早給魯迅奉上一冊。這是一冊平裝本,平裝本尚未印出。”為此筆者查閱了中國古代文學館于潤琦編著、北京出書社出書的《唐弢躲書》(2005年1月版),在書中第148頁收錄有《半夜》平裝本作書影,花樣布面典雅不俗,這在那時也是未幾見的裝幀款式。書影下配有文字闡明,開首便道:“茅盾著 上海開通書店,1舞蹈教室933年1月出書”。為了進一個步驟印證,筆者又查詢了2010年文明藝術出書社出書的《唐弢躲書·圖書總錄》,從這本《目次》看到所躲《半夜》有三種:關東出書社1928年版、開通書店1933年4月版、開通書店1934年。為此,筆者按圖索驥,從中國古代文學館唐弢躲書文庫中找到了《唐弢躲書目次》與《晦庵書話》中同時說起的“開通書店1933年4月版”,發明什物圖書與《唐弢躲書目次》中的著錄是分歧的,系平易近國廿二年四月第一版刊行;在落款《半夜》下標注“精本”系1933年4月第一版本,與魯迅日誌中1933年6月19日誌“午后保宗來并見贈平裝本《半夜》一本”的記載相照應,可見北京出書社2005年版《唐弢躲書》中存在誤差,《半夜》是有2個“第一版本”的,而《唐弢躲書》錯將1933年4月第一版平裝本的書影看成了1933年1月第一版平裝本。

《半夜》的一個盜版本

2010年文明藝術出書社出書的《唐弢躲書·圖書總錄》中顯示有一本關東出書社1928年版《半夜》。關于“關東出書社”,唐弢在《晦庵書話》中在確定有些翻印本在特別汗青前提下有其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言及這個《半夜》的“關東版”盜版本:“天然,我們如許說,盡不是指粗制濫造的一折八扣書(《半夜》曾有這種翻版),也不是指在仇敵庇護下點綴‘小朝廷’的盜版書(所謂‘關東出書社’也翻印過《半夜》)……”對于這一題目,筆者持續按圖索驥從中國古代文學館唐弢躲書文庫中找到了《唐弢躲書·圖書總錄》中所提到的關東出書社1928年版《半夜》,一掀開扉頁這才豁然開朗:該版版權頁標注出書時光為“昭和十七年”,即公元1942年,系刊行于日占區的盜版書;而后來者誤將“昭和十七年”看成“平易近國十七年”(1928年)停止著錄,遂有了1928年版之誤。

不得不說,這是《半夜》的一個另類“版本”。“盜版”的呈現加倍印證了作品的風行。對于日偽在其侵占區域發行《半夜》確是一件有興趣思的工作——《半夜》是實際主義題材作品,劍鋒所指帝國主義,旗號光鮮地以為“中國沒有走向本錢主義成長的途徑,中國在帝國主義的搾取下,是加倍殖平易近地化了”。日偽的關東出書社在出書時停止了如何的刪減、修正甚至改動,值得進一個步驟切磋。

未見的《半夜》1933年1月平裝本

2007年第1期的《新文學史料》刊載了孔德沚之弟孔另境的女兒、時任茅盾研討會常務理事孔海珠的《〈半夜〉版本談》,在文中她提到:“本身手上的第一版本是平裝的,那是一本有綠色羊皮紙紋的外套,年夜32開本,報紙本,封面上無字,書脊上有正楷印刷體燙金‘半夜’二字,版權頁上注明為1933年1月第一版本,訂價與平裝原形同,能夠是出書社友誼包裝做成大批供作者送人的。”

在版本的研討中,什物史料當然是最威望的證據,但由于在漫長的汗青中歷經銷蝕損壞等情形,什物史料的查找極為艱苦。在缺少相干什物證據的情形下,經手人的闡明應當是具有威望意義的。孔海珠作為茅盾親人并持久從事茅盾研討,提到的《半夜》版本,既有作者自存,也有她親身目見,并抄寫卡片,便有了她在《新文學史料》中所說的平裝第一版本。但是,此版本只見于文獻記錄,尚未有什物展示,這確是一種遺憾,也為研討者供給了追隨的線索。

《半夜》的一次自願修正版

茅盾寫作《半夜》的時辰,恰是右翼文藝風起云涌之時。《半夜》的出書刊行,對于右翼文藝氣勢的強大起到了很年夜的感化。瞿秋白撰文稱《半夜》的出書是“中國文藝界的年夜事務”,《半夜》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勝利的長篇小說”。小說也遭到了寬大讀者的熱忱追蹤關心,從1933年1月到6月,《半夜》重版四次,評論界一時好評如潮。甚至連一貫不讀新文學作品的通俗讀者也競閱《半夜》,這種高潮惹起公民黨圖書審查方面的發急。1934年2月,公民黨圖書審查委員會密令查禁149種圖書,此中就有《半夜》。魯迅在1934年3月4日致蕭三的信中說過:“《半夜》茅兄已送來一本,此書已被制止了,本年開首就禁書一百四十九種,單是文學的。”

后來顛末書商和公民當局之間的反斷交涉,《半夜》被回進“應行刪改”的一類。肖進在考據中以為《半夜》的刪省本是從第四版開端的。開通書店對第四版采取的方法是把要刪改的兩章“撕往”。正好在唐弢躲書中就有一本1934年6月四版的《半夜》,書末頁參加了“公民黨圖書審查委員會的批答”,以證實圖書重版的符合法規性。

此次修正分歧于歷次版本修訂中的審美性修正、準確化修正、稱名修正和外來語修正,而是一次粗魯的干預性強行刪減——所謂“描述帝國主義者以份量本錢,把持我國金融之情況,諷刺本黨”等外容被刪往,“十五章描述工場”等外容被刪改。此次修正,直到1939年2月第七版才慢慢恢復。

一本茅盾瀏覽過,流掉并再現的《半夜》

《半夜》的出書時光是明白而清楚的,但是茅盾在回想錄《我走過的途徑》中說:“《半夜》第一版印出的時光是一九三三年仲春初,我從開通書店拿到了幾本樣書后,就在仲春四日和德沚一路拿上《半夜》還帶了兒子到北四川路底公寓往造訪魯迅。”還在援用瞿秋白《讀半夜》時加注說:“瞿秋白此評寫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六日,《半夜》出書在三三年仲春——這是現實出書的時光,開通版《半夜》的版權頁上印的第一版時光是三三年四月。”這顯然是過錯的。

關于茅盾師長教師為什么會記錯本身的代表作出書時光,也許是那時錄制回想錄時茅盾年事較年夜、身材也不太好,加上口述灌音,能夠呈現口誤;《我走過的途徑》是茅盾兒子韋韜、兒媳小曼后來收拾出書的,茅盾沒有來得及校訂確認;也能夠是由于《半夜》版本復雜的流變,甚至那時的出書還呈現了違反知識的2個第一版本的情形,難怪茅盾會記錯。

筆者以為還有一個較為隱秘的緣由,是從《半夜》第一版本能否在茅盾加入我的最愛之列的視角動身的,即茅盾能否躲有《半夜》第一版本。跟著相干研討的深刻,茅盾躲書的基礎信息逐步浮現了出來,傳承有序、公躲背書的茅盾躲書現存于中國古代文學館茅盾躲書文庫,經由過程查詢發明茅盾躲書中有14冊《半夜》,此中出書時光最早的為1946年11月開通書店第17版。正如茅盾所說:“我此刻一切的書,都是束縛后買的或出書社贈予的。”七七事情后,茅盾流離失所、萍蹤浪跡,避禍普通走遍了年夜半個中國,除了聚會場地《半夜》等大批手稿留在保險柜而保存,躲書基礎所有的損失了。即便是1949年后,要找到那時出書刊行多少數字無限、歷經烽火的《半夜》第一版本也是不不難的。

為此,筆者檢索了中國古代文學館館躲圖書中一切的《半夜》第一版共享空間本,榮幸的是找到了一本1933年4月的平裝本《半夜》,扉頁題:“茅盾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日于北京”。扉頁上有三個印章,此中2個為中國古代文學館躲書章“作家贈書”“中國古代文學館躲書”、1個為“錦紅躲書”,這與統一時代的茅盾躲書中的扉頁題注有所差別。起首確認這不是簽贈,由於茅盾簽贈城市明白寫上對方名字;第二,茅盾瀏覽一本書在扉頁做記載往往會明白寫上“閱”“讀”字樣,如“閱完”“逐日讀一小時”等,并題名時光與每日天期,此書扉頁題注卻未包括“閱”“讀”字樣。筆者猜測此書為茅盾師長教師于1962年7月2日停止了瑜伽教室簡略翻閱后留下的記載,后來圖書流到了“錦紅”手中,后捐贈中國古代文學館,被支出非作家專躲的圖書年夜庫中。

依據這一線索,筆者查詢了茅盾1962年7月2日的日誌記載:“下戰書答北京師范一教員就《半夜》中有關公債市場的四個題目(此信明日發)”。可見,茅盾在答覆題目時辰翻閱了這本《半夜》以查對文中關于公債市場的題目,并習氣性地在扉頁留下了瀏覽記載題注。關于“此信明日發”,筆者查詢了茅盾手札集,并未發明1962年7月3日的手札,之后月余的手札也未見有與之相干的手札。茅盾手札集收錄的是茅盾寫給別人的手札,能夠這封手札寄出了,但被歲月埋沒,并未支出茅盾手札集中,相干的函件內在的事務與再讀《半夜》的詳細情形便不得而知了。可是可以知曉,茅盾在1949年重建本身的躲書系統的經過歷程中,是有加入我的最愛1933年4月平裝本的《半夜》,但也許如他在手札中所說:“我的孫兒的同窗常來這間書房里找書,有時借了往也不說一聲”,這本躲書有意流掉了,以致于在后來很長時光,他都沒有再看到《半夜》第一版本,招致了記憶的誤差。

一本見證友情的德文版《半夜》

李岫編選的《茅盾研討在國外》(湖南國民出書社1984年版)一書在《概述》里有如許一段話:“1938年德文版《半夜》序文,也是一份可貴的汗青材料。德譯者弗茨·庫恩依據1933年開通版,改書名為《傍晚的上海》,在德累斯頓出書了德文版《半夜》全譯本。”但對圖書的前因後果未作闡明。

為此筆者查詢了最新出書的42卷本的《茅盾選集》,有關德譯本有三處說起。第一處非常明白,是為1978年德國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德翻譯的《半夜》寫了一篇短文《致德國讀者》,這一德文版并非1938年的版本;第二處是1977年茅盾與葉子銘的通訊,在信中說德譯本譯者為史沫特萊,就是那位有名美國女記者,那時以德國《法蘭克福日報》特派記者的成分離開中國的;第三處是1979年茅盾在與葉子銘的通訊中改正了這一過錯,說“《半夜》德文譯本并非史沫特萊所譯,而是德國的F·柯恩博士”,也就是李岫所說的“弗茨·庫恩”。兩封信固然只是只言片語一帶而過,可是足以證實這一版本的存在。曾有學者在國際各年夜藏書樓停止了檢索與查找,但都沒有找到,這也難怪,那時圖書刊行量本就未幾,1938年圖書出書后不久,歐洲迸發戰鬥,加之中國早已深陷烽火,德國譯介作品傳進中國并被保留盡非易事。

依據這一線索,筆者榮幸地在中國古代文學館茅盾躲書文庫的外文圖書找到了這本被稱為國際“秘本”的德文版《半夜》,與李岫《概述》中寫的相分歧。這本可貴的、第一次向東方國度先容和展現茅盾《半夜》的外譯本,得以再次浮現在人們的面前,同時還有興趣外的發明——圖書扉頁題:“贈雁冰師長教師 巴金”,還有2枚茅盾印章。可見此書是巴金贈予茅盾的,由茅盾師長教師一向保留在家中,固然在公然文獻與茅盾的文章中并未說起,但是從1949年到1981年的30多年中,這本書必定是被翻閱出來過,被良多人看到過,所以才會被記載。為此筆者還檢索了《巴金選集》中的巴金“赴朝日誌”“成都日誌”“上海日誌”等從20世紀50年月到80年月的日誌內在的事務,并未直接說起德文版《半夜》的舊事,可是從“看德文小說”,“午飯后看德文小說LeraWieo完”,“談起見到《家》的烏茲別克文譯本和柏林版德文譯本領”,“并購英、法、德文書十余冊”,“然后往外文書店門市部購書”等記載可以看出眉目,巴金熟習德文也酷愛購書,常往外文書店,由他在書海中發明此書并簽贈老友茅盾也就不希奇了。后來茅盾師長教師往世后,其躲書全體留在了茅盾舊居中,后由其生前擔負引導職務的中國作家協會的直屬單元、巴金師長教師推進創建的中國古代文學館所接受保留直到明天,淵源深摯,令人動容。

研討是為了更好地留念,研討也是最好的宣揚。茅盾是一座年夜山,茅盾研討是文學研討繞不外的一座岑嶺,尤其是關于其作品的研討一直以“顯學”姿勢遭到學者們的普遍追蹤關心,一向是研討的熱門、重點,結果豐盛,種別單一。關于《半夜》研討的連續深刻與拓展,加倍闡明茅盾終生尋求的實際主義文學具有強盛的性命力。

(作者:姚明,系中國古代文學館副研討館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